關注精神健康|從難關中成長 多接納、體諒、關懷自己

醫健人物

發布時間: 2024/10/24 08:00

分享:

分享:

【精神健康/精神科疾病/情緒/關懷/治療】精神健康問題於香港相當普遍。根據《香港精神健康調查2010-2013》,平均每十名華裔成人之中,約有一人患上精神科疾病。很多市民都會選擇迴避精神健康問題,但當症狀變得愈來愈嚴重時,更會影響日常生活。其實不論是否患有精神科疾病,我們都應多關懷及接納自己,而生活中總有順境逆境,我們應從挑戰中吸收經驗,有助我們解決未來不同的難題。

精神健康|認識精神健康危機

精神科專科熊丞荃醫生指出,精神科疾病的病發成因可歸納為生理、心理、環境及遺傳因素。生理因素方面,包括腦部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調、身體患病、受酒精或藥物影響、腦部受損等;心理因素是指性格及個人經歷的影響;環境因素則包括面對生活壓力或經歷重大轉變,例如金錢困擾、失業、失去摯親等;而某些疾病如:思覺失調、雙相情感障礙(躁狂抑鬱症)亦與遺傳因素有關。此外,精神科疾病的種類繁多,相同徵狀亦可能出現在不同的疾病。

精神健康|「關懷」是治療良藥

「在臨床上,醫生不單只根據患者當下出現的症狀,亦需要觀察患者長期的病情演變,配合最新的精神科國際指引作出診斷。下一步,醫生會就著生理、心理及社會的多個層面作出全面治療。」熊醫生表示,除了在生理方面運用藥物治療外,亦會從心理方面提供治療,例如與患者一同探討固有慣性思想及行為模式,改變現有的負面思考及消極行為,幫助患者調節身心。在合適的時候,醫生亦會給予患者人際關係和環境轉變的建議,協助患者適應日常生活及工作。

精神疾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和任何慢性疾病一樣,中間常會經歷起伏。當精神疾病的急性病徵受到控制後,即使患者感覺恢復正常,亦需要進一步鞏固治療,以減低復發風險。熊醫生:「不少患者在面對復發時,都會感到失望或挫敗。但患病不是一道是非題,這個經歷的結果也不是成敗對立的,更重要的是要體諒自己,能夠容許自己柔韌地進退。」

熊醫生解釋,在病情的穩定期,我們可以總結患病時的經驗,患者可透過認識自己的強項及弱點,幫助自己將來萬一復發時能及時作出應對。患者同時亦可在狀態較佳的時候,善用身邊的資源去改善自己的處境。當不幸復發時,要接納自己的病徵,容許自己休息,給予自己關懷和接受他人的幫助。而當患者復原後,可適當地調節生活習慣及思維模式、尋找心靈支持、提升抗壓技巧等,多關懷自己,這些都有助長久復原。

如懷疑自己或身邊人出現精神健康問題,需先顧及其受症狀影響時的情緒狀態,然後平靜地分析需要面對的問題,從協助自己或身邊人解決困難的角度,並考慮疾病可能是影響因素之一,再提出尋求專業醫護協助的建議。熊醫生提醒,在鼓勵患者時亦需要注意表達技巧,多給予他人空間及關懷,更要繼續在患者長遠的康復過程中提供支援。如關心的對象未能認同自己提出的建議,不要慨然放棄,可嘗試耐心守護,在危急之時,代為通知緊急醫療小組、社工或警方,以保安全。

熊丞荃醫生提醒,精神科疾病的治療有不同方案,患者應與主診醫生商討,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。

精神科專科 熊丞荃醫生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

撰文 : 精神科專科 熊丞荃醫生

欄名 : 健康專家專欄